有惊无险的我们三个人走到了石门的前面。
一种让我们都无法想象的事情居然发生在了我们的眼前。
墓穴的石门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关闭了,我们显然被困在了里面。
“怎么办?怎么办…………。”刘爽因为看到的情况而陷入了崩溃,她的眼神里除了恐惧还是恐惧。
她不停的自言自语嘀咕着,或许只有这样才多少可以让她不立刻昏厥过去。
我的内心也是无比的紧张恐惧,因为我想到了最坏的结果,我们是不是永远都会被困死在这墓穴里?我就这么死了?
“别哭了!”毒娘因为旁边刘爽的喋喋不休而爆发了,但这也意味着她此刻的情绪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虽然她是一个极其冷静的女人,但在这个时候似乎也无法逃避那种很自然的内心流露。
“石门的机关在外面是吗?”我意识到了什么,并且看向毒娘轻声确认道。
眉头紧锁,面色无比的凝重阴沉,毒娘看向我很肯定的点了点头。
“墓穴里面还有吗?”我仍然不死心的追问道。
“我进来的时候就检查过了,这个墓室的里面根本没有机关。”
毒娘的话让我感觉到了窒息和绝望,我知道最后一根稻草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我很痛恨自己多管闲事,最后把自己困死在了这里,而且自己的自告奋勇同时也害到了毒娘和刘爽。
如果我直接从一开始就直接打消她的希望和期待,或许我们都不会来到这里,也不会窥探到和我完全毫不关系的秘密,我会和毒娘一起安然无恙的离开这里继续着我该去完成的行动,可是现在…………。
我有气无力的站在原地,我虽然没有像刘爽一样崩溃,也没有像毒娘一样爆发,但却变成了一滩烂泥,一具行尸走肉,因为我的大脑完全无法正常运转陷入了停滞。
刘爽依偎在我身边,她无助的只有渴望着我可以做出什么。
毒娘还比较冷静,在爆发之后她开始游走在这间墓室当中试图寻找到什么蛛丝马迹开启石门。
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的流逝着,渐渐的毒娘的那么一点点的渴望也被消磨的所剩无几,因为整个墓室就像她刚刚说的一样真的没有任何的机关。
最终毒娘落寞的停止了疯狂的搜索而站到了我的旁边,她的眼神已经看不到任何的光彩。
“我们要死在这儿吗?是不是要死在这儿了?”看着我,刘爽再次彷徨无助的嘀咕道。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我不想摧毁她最后那么仅存一丝的希望,但我却给不了她任何的承诺。
毒娘看了我一眼,她无奈的摇了摇头并且叹了口气。
她没有指责和对我咆哮,这已经让我非常的感激,因为是我把她带进了这里,她如果死在这儿可以说是我直接害到的。
面面相觑着,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我们三个人都似乎进入到了短暂的彷徨当中。
“是不是一点儿也感觉不到闷?”突然看向毒娘我轻声询问道。
迟疑了一下,但毒娘还是迅速的点了点头。
“没错,这代表这墓穴里面有通风口,我们最起码不用担心因为缺氧被闷死在这里。”
这是唯一值得我们庆幸的,但也仅此而已。
“我们别在这儿傻站着了,或许有通风口就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出去,不缺氧就是好的。”
我的话音刚落,刘爽和毒娘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我。
这一刻我是主导者,虽然我已经熟悉了这样的角色,但在这个时候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异样。
“你对这样的地方比较有经验,试试再找找线索什么的吧?”看向毒娘,我无助的嘀咕道。
她没有拒绝我,而是直接转身走回到了那条隧道。
我知道她的目的地是最后那个恐怖诡异的密室,这或许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拉着刘爽我毫不犹豫的跟在后面,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没有了其他的办法。
又是那间阴森的密室,里面依旧弥漫着一股死亡的气息。
遍地的骨头仍然会让人感觉窒息和毛骨悚然,虽然经历过一次但这种感觉却没有一点点的退减。
小的圆盘,恐怖的石像,这些依旧让我感觉到畏惧,但现在我却不得不将刘爽安顿在旁边,自己和毒娘一起走了进去。
“毒娘!”仔细的观察着石像,我突然在石像的后面并且靠下的墙壁上发现了一段好像是文字的刻纹。
显然我们在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因为着急离开所以并没有太过仔细的检查这里,现在我们完全失去了出去的希望自然会更加的仔细搜索,因为这是我们活下去的希望。
我和毒娘仔细的辨认着上面的字迹,并且渐渐的茅塞顿开多少洞察到了其中的端倪。
刑天又称形天、邢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和黄帝争位。据《山海经•海外西经》当中记载:“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刑天为一人形符号,为氏族部落的象征图腾。刑天原本有可能是华夏族无名神祇,被断首后才被称作“形天”。在《山海经》的原本记载,称作“形天”,而“刑天”之得名,相信为陶渊明所改,根据《太平御览》引用《陶靖节集读山海经诗》,“刑天”意为“形体夭残”,但可能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陶潜此诗写成后,“刑天舞干戚”一词,因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
《山海经•海外西经•形天与帝争神》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1]
【译文】形天即刑天,刑天和黄帝在这里争夺神位,黄帝砍断了他的头,并把他葬在常羊山。刑天竟然用两乳为双目,用肚脐作口,操持干戚来舞动。
评曰:常羊山从此阴云郁结,碧天不开,还时时听见闷雷在山谷中轰鸣回响。据说那是失败的英雄刑天,一直不心甘,不停地挥舞武器,在与敌人作战。
宋•邢凯《坦斋通编》引段成式《杂俎》:“天山有兽,名刑天。黄帝时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曰:‘吾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而舞不止。”
刑天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作为传说中的人物,实际上早已被神化,在民间艺术与文化作品中广为流传。
事实上刑天真的在历史上存在吗?对于神话传说是否有其真实性,学界一直是有所争议的。比如广为人知的盘古开天辟地,实际上是三国时期南方少数民族的传说通过蜀国流传进关内,在此之前并没有类似的记载。
因此在考据神话时代时,学界给出了“文化分层”的概念。就像地质学的沉积物,越古老的东西就越会沉积在下面,而广为人知的神话实际上是后代加工的,这个理论同样也适合刑天的传说。
“刑天舞干戚。”干就是盾牌,后世如“干戈”、“矜干”等词皆是由此演变而来。而戚实际上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斧子,它的主要功效体现在代表权力与氏族关系而非战斗。
戚是钺的一种,名为戉,是一种有装饰的武具,代表了氏族关系,也就是同宗的兄弟氏族,象征性比实用性更大。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刑天与炎帝部落,也许有同宗关系。
而刑字右边从刀,本身就是割杀之类。而天,本义为颠,颠就是人的额头,用修辞学以点代面的手法表示刑天是被砍了头。
再考虑分层说,或许刑天本有其人,出自姜氏或羌人部,但是在作战中身陨。族人为念其功绩,便用刑天一词指称,这种用汉字本义去命名的方法,已经可见其古老了。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他在与黄帝的大战中,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天者,颠也,颠就是人的额头;刑者,戮也,割、刈的意思。
当炎帝还在统领天下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歌曲,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后来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被黄帝打败,他的儿子和手下却不服气。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廷,径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刑天使用的武器是戚,是一种巨斧;还有一块青铜方盾,古代称为干。
刑天左手握着青铜方盾,右手拿着大斧,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见刑天杀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直杀到常羊山旁。
黄帝久经沙场,经验老到。他趁刑天不防,挥剑向刑天的脖子砍去。刑天招架不及,头颅被斩落下来。落到地上的刑天之头,顺坡向常羊山脚下滚去。被斩首的刑天蹲下身子,想找回自己的头颅。由于失去眼睛,他没有看见自己的头就在他身处的常羊山脚下。
黄帝担心刑天找到头颅后会恢复原身再和自己交战,就拿起手中的宝剑向常羊山劈去。随着一声巨响,常羊山被劈成了两半,刑天那硕大的头颅就势滚进山谷。随后,那两半山又合二为一,把刑天的头颅埋葬在里面。
刑天感觉到了周围的变化,知道黄帝已经把自己的头颅埋进山腹,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他站起来,依然右手拿斧,左手持盾,向着天空胡乱挥舞。陷入黑暗的刑天暴怒,以两个乳头当做眼睛,张开肚脐做嘴,继续与黄帝搏斗。
刑天虽然失败,但是他永不妥协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诗对刑天的这种精神大加赞颂,诗中云:“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传说刑天是名勇者,有次民间出现一凶兽,常吃人,众人束手无策,推荐几名勇士前去制服,其中就有刑天,但是怪物十分强大,只剩刑天和一名战士还活着,最终怪物被杀死,胜利之后,正欲离去,那名战士禁不住利益的诱惑,杀死刑天,荣誉自己一个人获得,并将刑天的头部藏到山里,之后刑天怨恨未平,胸前生出两只眼睛,腹部生出嘴巴,回到部落将那名战士杀死,可人们已经被蒙蔽,认为刑天是怪物,想要消灭他,之后刑天逃回山林,每日每夜都在找自己的头,遇到人类就将其杀死,以解心中怨气。
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刑天为一人形符号,为氏族部落的象征图腾。刑天原本有可能是华夏族无名神祇,被断首后才被称作“形天”。在《山海经》的原本记载,称作“形天”,而“刑天”之得名,相信为陶渊明所改,根据《太平御览》引用《陶靖节集读山海经诗》,“刑天”意为“形体夭残”,但可能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陶潜此诗写成后,“刑天舞干戚”一词,因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
北宋宣和六年,曾纮于《陶靖节集》后作跋,提出了他的看法:渊明读山海经诗有“形夭无千岁,猛志固有在”之句,竟莫晓其意,后读《山海经》云:“刑天,兽名也,好衔干戚而舞。”乃知五字皆错。形夭乃是刑天,无千岁乃是舞干戚耳,如此乃与下句相协。
南宋时,周必大(1126-1204)于《二老堂诗话》书中提出反驳。他认为:余谓纮说固善,然靖节此题十三篇,大概篇指一事。如前篇终始记夸父,则此篇恐专说精卫衔木填海,无千岁之寿,而猛志常在,化去不悔。若并指刑天,似不相续。又况末句云:“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何预干戚之猛耶?清中叶之际,陶澍(1779-1839)重刊《陶靖节集》,他倾向曾纮之说:既云夭矣,何又云‘无千岁’?夭与千岁,相去何啻彭殇?恐古人无此属文法也。民初,鲁迅于《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文中,采用“刑天舞干戚”的说法,以此来证明陶渊明“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而存在“金刚怒目式”的风格。然而,郭沫若于晚年写的《读诗札记四则》,却赞成周必大的看法,他说:这样明白晓畅的诗,宋人曾却于节外生枝,谓“形夭无千岁,猛志固常在”疑其上下文不相贯,遂把“形夭无千岁”校改为“刑天舞干戚”。
到了后世,引申意义。刑天成为勇猛将士的象征,各朝各代之中,更是被比喻作战斗、斗争的标志。几千年后,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写诗赞颂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赞扬刑天虽然失败,仍然战斗不已的精神。诗中的“干”就是盾,“戚”就是斧的意思。刑天,也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虽然上面的文字并没有那么的多,但是却让我们确定了这个石像居然就是传说中的邪神刑天。
最让我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毒娘可以描述出这么一大段的内容,而且全部都是关于刑天的资料,这简直堪比顶级的考古学家,让我对她更加的好奇。
“怎么,很奇怪为什么我可以知道这么多?”看出了我的诧异,毒娘看着我不假思索的嘀咕道。
“恩,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和这地方有什么密切关系呢!”
“你忘了我的身份了吗,我们都知道一些关于中国这方面的传说和内容,这是我们的必修课,当然这个没必要和你解释,之所以和你说这么多是因为我想让你试试能不能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毕竟人多想到的可能就更多,我不想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困死在这里。”
合情合理的解释,而且完全符合现在我们的境况,我没必要去思考毒娘的话,而是迅速的整理着她说的这些内容,又看着面前的石像试图寻找到可以让我们重获新生的线索和机会,我很清楚自己同样不想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在这里,毕竟我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去完成,在这之前我绝对不允许自己出现任何的意外。
这一刻因为毒娘的描述和我们的发现,我不再彷徨,而是又重新点燃了斗志,眉头紧锁的游走在密室当中,我知道我会成功,我们都会安然无恙的离开这里,虽然并不是肯定的答案,但我的内心这份自信却是越发的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