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的有趣之初并不在于谋朝篡位,大义凛然又或者奋起反抗王者归来这些个老掉牙的戏码。
当我们把目光从那些个光辉的亮点上挪开,然后穿透缝隙注视到那些个小人物身上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让人更为捉摸的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是相似的,而不幸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是人心的复杂。看历史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说,成功是相似的,而失败各有各的错误。名人是相似的,而小人物各有各的不同心酸。
圭博一个人走在小路上,众人看他的眼神都有些怪怪的。
他是圭计的侄子,然而却要亲手处死圭计的家人。
有的人嗤笑他为了功名利禄而不择手段,有的人嫉妒他竟然能够赢得姬掘突的赏识而成为制城县令,只有少数人同情他此时此刻艰难的处境。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不归路。
第一条不归路是选择搭救圭府的亲戚,这样一来众人都会骂他不够忠君爱国,对郑国不够忠心,甚至制城的旧贵族还会说他本就是圭计的亲侄子,此时表现出来的仁慈完全就是对郑国的敌视。这样一来,他会在姬掘突面前失宠,在郑国官员眼中成为异类。
第二条不归路是选择屠杀圭府的亲戚。这样一来众人都会骂他心中没有一丁点儿的仁义,对于自己的亲人都下得去手,这得是怎样的蛇蝎心肠。郑国的山层官员会疏远他这一个心狠手辣的人,而制城本地的百姓也会觉得他六亲不认。
其实这两条路完全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子的。
若是他杀了圭府的亲戚,大家应该说他奉公守法,是难得的良吏。若是他不杀圭府的亲戚,大家应该说他心有仁义,是一个圣人。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他要是不担任制城的县令,那么他不会处在屠杀亲戚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上。这样一来他就不会面对这样艰难的选择。可是他若是不担当县令,他当初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呢?他为什么要向关其思高发他的叔父,他为什么要把东虢国的国书送给关其思作为投名状?
他现在成为了制城县令,制城以后是要成为郑国国都的一个城池。因此他的地位必定会水涨船高,完全可以媲美他那个已经死在战场上的娘舅圭计。
身居高位的为什么不是别人?
他享受了超出众人的荣耀,就应该承担超出众人的压力。
一切看上去都是这么的合理。
但问题是圭博他做错了什么呢?他杀人放火了吗?他组织罢耕了吗?他谋反郑朝了吗?他做什么对不起百姓的事情了吗?
他刚刚一上任,就立马着急忙火地组织今年的秋收事宜,想让大家伙儿能有一个好收成。谁家没有镰刀的他帮忙去富裕家庭调用,谁家没有箩筐的他赶紧组织妇女去编。秋收之后谷粒在那个打谷场打,制城有限的石碾如何平均分配,让各家能够尽快吃上今年的新米……
他忙的焦头烂额,他忙的不可开交。
他是一个好官,他不贪污,也不想着滥用职权。他心里面为着百姓,为着这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可是他为什么要这样。
他想要把他的才学都用出来为大家谋福利,可是为什么他会被人推倒这样一个封建浪口。
圭博他自己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是不合理的,他只是赶到痛苦。痛苦使得他茶不思饭不想,晚上睡不着觉。原本心有所忧日夜不眠他应该消瘦才对的,可是他偏偏还胖了起来,不到一个月就胖了一圈,大家都看出来他胖了。
这下好了,大家更有的说了。本来面对这样的难事儿,他应该心有惕兮日夜惶恐的,可是他竟然胖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圭博他心里一点也不担心,一点也不忧虑,反而身居高位之后胡吃海喝,竟然都吃胖了!
有人骂他是没良心的,有人骂他是个畜生。
突如其来的,毫无根据的,完全是主观臆测的人生攻击,就这样接踵而来了。
圭博他应该怎么办?
别说是那个时候的百姓,即便是两千年后的现在,有谁知道忧郁症会导致晚上睡觉的时候精神高度紧张,肌肉不能放松,神经不断抽搐使得脂肪能量积蓄而发胖?
大家都以为圭计心宽所以体胖,人没有心所以身上有肉。
圭博疯狂了,他更痛苦了。
他不可能跳出历史而把我自己痛苦原因,没有心里医生可以缓解他每天突然的吼叫,莫名奇妙地摔锅摔碗。
他已经变成一个人了,他已经孤独得不能自已了。
他还有理想,还有抱负,还想要向天再借五百年,他还想要向制城的人证明没有圭计他圭博照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他还想要为郑国的强盛添砖加瓦,他还想要娶一个美丽的老婆娶妻生子,他还想要自己的母亲开开心心的,他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可是他不能去做了。
在这样的无形的压迫之下,他还能做什么?
他遇到的每一个熟人都在对他冷嘲热讽,他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他放了那些个亲戚,然后选择了自杀。
他的自杀实在是太无聊了,太懦弱了。
制城的百姓根本不理解,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为什么会投河自尽。大家觉得圭博这个人简直就是垃圾,就是蠢货。
明明制城就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了,可他偏偏要去自杀,导致制城的县令成为了关其思这样一个外人。
大家觉得他懦弱、愚蠢、无聊透顶、一无是处!
一个有理想,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就这样毁灭了。
这当然只能怪他自己的无用而不能怪所谓的道德变态。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