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雪岩红梅

第十一章 清流的威力

2017-02-18发布 1826字

盛宣怀得了计策,回到自己房间之后睡不着,思来想去,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真是不错。朝廷之所以禁令商人制造购买洋轮,一方面是忌惮于民间反动势力大量购买外国先进的武器反清,另一方面是忌惮于洋人会因此慢慢侵蚀清朝的力量。但是邵友兴这个官督民办的建船厂计划,能够保证轮船厂制造出来的轮船全都牢牢掌控在清朝自己手里。如此以来,朝廷便没有了后顾之忧,既不用担心民间反动势力,又不必担心户部会因此消耗大笔银两,而且建造船厂对于大清朝也是有诸多好处的。越想,盛宣怀越是兴奋,于是乎他又和衣起来;连夜写了一封给李鸿章的亲笔信。

李鸿章这次入京,却也遇到了困难。以前他策动朝廷清流给左宗棠制造困难,可是这一次,清流们却自发地起来抵制李鸿章。而带领清流们与李鸿章作对的,正是与他名字极为相近的军机大臣李鸿藻。

李鸿藻此人书法文采俱佳,是个饱读之士,前些年担任太子少保,大家就预料到李鸿藻以后有可能入阁拜相,但谁都没有想到这才短短三年,李鸿藻接替倭仁,真的成为了军机大臣。

李鸿章以前策动清流与左宗棠作对,纯粹是出于党争之利。他本以为清流们之所以如此卖力,也是因为自己的声势中天,另外给各个清流送去的书画古玩也足够稀有。如今自己上京,他才知道,即便是自己当初不交好暗示这些清流,这些清流也会自发地与左宗棠作对。不然的话为什么他们如今会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与自己争论不休呢?

李鸿章进京本就是为了请奏修建上海船厂,可是他刚刚提议,就遭到了早朝上众大臣的一直反对。

“福州既已有一新式轮船厂?何须再造?”李鸿藻第一个问出这个问题之后,立马给清流们定了一个基调。朝廷之内,清流们还是以李鸿藻为首脑的。李鸿章虽然手握军权,也贵为一方大臣,却也不过是正二品的地方官。朝廷里的清流认可的首领,都是军机阁内正一品的汉人军机大臣,也就是李鸿藻。自从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之后,一直延续到清朝,朝廷都不再设立宰相一职位。但是不设立宰相的职位,不代表没有宰相的实权。军机大臣实际上就相当于宰相。李鸿藻率先对李鸿章发难之后,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各位清流立马侧目而视,等着李鸿章的回答。

李鸿章自然也有说辞:“福州船政主军舰制造,而军舰制造为巩固国防。然则如今之海关港口,多仰洋人轮船输送货物,大清商人不论资产大小,也对洋人之洋轮趋之若鹜。传统之沙船漕船多受排挤。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大清之江面海面,皆洋人之轮船,其祸不言自明。”

李鸿藻皱了皱眉头:“既然有如此情况,先前左宗棠进京商议制造轮船,你为何上折禁止左宗棠制造民用轮船?难不成就是为了挟私自制以与左宗棠相争?”

“李大人何出此诛心之言论?”李鸿章见心平气和与这些人说不出个所以然,也学者左宗棠,想用自己带兵行军之威严震慑他们一番:“左宗棠进京廷议之时,朝廷尚未撤销禁船之令,到如今禁令已经消除,不可同日而语。难不成我李鸿章新建船厂,就是为了中饱私囊不成?还请李大人不要血口喷人。”

李鸿藻哪里怕他生气,冷笑着说道:“照李大人这么说,我倒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鸿章别过头去说道:“这是李大人自己说的。”

于凌臣又站了出来:“李中堂,好像撤销禁令一事,就是你上书提议的吧?先是提议撤销禁令,后是提议新建船厂,怎么看也像是事先就谋划好的。”

李鸿章的谋划被人说破,顿时有些恼羞成怒,面红耳赤地说道:“于大人,你这话什么意思?”

于凌臣耸了耸肩膀:“就那个意思。”

李鸿章不想再跟他们纠缠,说道:“无论什么意思都好,只是当务之急,不是猜度我李某人有何谋划,而在于解民生之苦,驱洋人之霸。新建轮船厂势在必行。”

于凌臣说道:“既然购买洋人轮船的禁令能够解除,禁止福州船政局制造民用轮船的禁令同样能够解除。何不直接让左宗棠直接制造民用轮船?索性是船厂,我们为什么要花两分钱办一件事情?”

李鸿章听完这话不再说什么了,李鸿藻却皱眉说道:“此事不可,朝令夕改,朝廷颜面何在?”

到最后太后终于忍不住发话:“此事暂且不论,要是新建船厂,朝廷是万万不许的。银两用度太甚,必然要加收税负,百姓多年苦于征战,如何承受得起。此事休要再提。”

慈禧太后这么一说,李鸿藻立马带头拱手:“太后圣明!”

看到大势已定,李鸿章有意苦争也无可奈何,到最后去储秀宫再与太后争论,又碰了一鼻子灰。回到贤良寺之后,李鸿章恼怒异常,把李鸿藻一干人等一通好骂:“这李鸿藻真是太顽固!”

看到是不可成,李鸿章便打算打道回府,可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收到了盛宣怀的来信。看完信之后,李鸿章眼睛一亮:“这盛宣怀果然不是一般人,以后定堪当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