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第二天下午,一代贤后马娘娘薨了,普天同悲,举国尽哀。
尽管朱元璋已经提前从夏尊者口中知道了这件事,但他还是止不住伤心的眼泪,毕竟几十年夫妻了,马皇后的贤惠和宽厚让朱元璋一直心存感激,对马娘娘也是恩宠有加,无关爱情,那是真正的亲情,两人这么多年下来,实在是情深义厚,所以马皇后的死才会让朱元璋痛不欲生,其实不用夏尊者特别交待,朱元璋也会为马皇后风光大葬的。
为此,朱元璋亲自为马皇后的丧仪制定了“十六条”规矩,内容十分的详细,大到组织程序,小到每天干什么、穿什么衣服,都一一明文规定,比如:在京文武百官于闻丧之次日清晨,素服诣右顺门外,具丧服入临,临毕,素服行奉慰札,三日而止;文武官员皆服斩衰,自成服日为始,二十七日而除,仍素服。
至百日始服浅淡颜色衣服;军民男女皆素服三日;自闻讣日为始,在京禁屠宰四十九日,在外三日。
停音乐祭祀百日,停嫁娶官一百日、军民一月,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最后,马娘娘被隆重无比的葬入了孝陵,陪葬的金银珠宝不计其数,朱元璋还亲自为她守灵七日,而且朱元璋此后好几个月都没有心思上朝理政,这对于一辈子勤民听政、宵衣旰食的朱大老板来说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在此期间,唯一能让朱元璋宽慰一些的是莫伍清醒过来了,不用说,这是夏尊者的功劳,不过醒来的莫伍情绪非常低落,是啊!
本来以为这次找到了传国玉玺就可以好好风光一把,想不到这玉玺却是个杀星,不仅让宣府一个月之内变成了鸡犬不剩的“鬼城”,更是让他的得力手下“十三煞”全军覆没、无一生还,这其中更是包括了自己最疼爱的外甥张连发和姜勇之子姜孝成,如此惨痛的结果怎不让莫伍悲痛欲绝。
朱元璋也完全能够理解莫伍此时的感受,他一方面极力掩盖宣府二十余万人突然死亡的真相,只说是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另一方面好生安抚莫伍和他的 “寻龙卫”,毕竟夏尊者说了,莫伍还有重用,不可轻慢。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莫伍的情绪已经慢慢平复了下来,时间确实是抹平伤痛的一味良药,原来的那个精明、果敢、无畏、忠义的莫伍又回来了,只不过清瘦了许多、也沉默了许多。
这一天下午,莫伍正在家中闲坐,就见管家急匆匆来报,说是宫里来人了,让莫伍出去接旨。
莫伍赶紧走了出去,只见门厅里站着一位公公,年纪不大,脸比较生,一脸的笑模样,没有一丝不耐烦的表情,莫伍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进宫见驾了,只道是宫里新来的太监,想到这儿,莫伍连忙拱手施礼:“不知公公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莫伍在这儿给公公请罪了!”
那位公公也回了个礼,说道:“哎呀,莫大人切莫和杂家客气,杂家只是来给莫大人传个皇上的口谕。”
“哦,请恕莫某眼拙,不知这位公公如何称呼?”
“杂家是去年年底才进宫的,现在在奉先殿当差,俗名王安道,莫大人叫我小安子就行了!”
“不敢不敢,还请王公公上座,来啊,上茶……”
“哎呀,莫大人不用麻烦了,杂家只是来传圣上口谕的,不敢耽误,莫伍听旨。”莫伍一听,赶紧面朝皇宫方向跪下,口中恭敬地说道:“臣莫伍接旨!”
王公公接着说道:“小五,自皇后仙去,朕茶饭不思、心神不宁,朕命你从明日起,去城东无想寺找方丈静心大师,替朕带发修行一年,钦此!”
莫伍听完了王公公传达的口谕后明显楞了一下,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他还是高声应道:“臣莫伍遵旨谢恩!”
“莫大人快快请起,圣上对莫大人真是恩宠有加啊,大人能代圣上出家修行,真乃大人之福啊!”
“谢王公公,来啊……”莫伍站了起来回头说了一句,老管家莫承安应了一声走了过来,拿出一样东西递给了莫伍,莫伍接过后向前走了两步,双手把这样东西塞到了王公公的袖筒里,微笑着说道:“王公公辛苦了,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望公公笑纳。”
王公公眼珠一转,心中一喜,口中连忙客气道:“那怎能使得!”说着就要从袖口里往外掏,却被莫伍拦住,两人互相谦让了两下,王公公就不再客气,真的就“笑纳”了,随后拱了拱手说道:“莫大人,口谕杂家已经传到,就不打扰了,请莫大人早作准备。杂家这就回宫复命了,告辞!”
“送王公公!”“哎哟,莫大人客气了,请留步!”说完,王公公就施施然走了出去,而莫伍则看着王公公走出了大门,心想:“看着王公公挺机灵能干的,希望我这一百两银票能攀上王公公这条线,以后能有个照应那就最好了!”
拉关系的念头也就是那么一闪,莫伍就开始仔细琢磨“代君出家”这件事情了,但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莫伍只能放弃,干脆不想了,陛下让去就去,不就是带发修行嘛?多大的事呢。
第二天一大早,莫伍就带着点简单的换洗衣物,孤身一人来到城东的无想寺,和大门口的知客僧说要找方丈静心大师,静心大师肯定是提前就知道了莫伍要来,非常客气而又低调地把莫伍迎进了无想寺,在寺庙后面的禅院里找了一个僻静的小院让莫伍住下,并留下几本佛经,让莫伍先看着,自己过两天再来看他,说完就匆匆离去。
这让莫伍更加莫名其妙了,本来陛下让他到无想寺里带发修行就很奇怪了,怎么静心方丈什么话都没交待也闪人了呢?至少你得告诉我怎么修行啊?这次可是替皇上修行,马虎不得的,靠,现在是什么情况?怎么把我一个人就晾在这里了?
……就在这莫名其妙的氛围中,莫伍在小院里整整呆了两天,也整整读了两天的佛经,实在枯燥到不行,好在每天的早、中、晚都有一个小沙弥来给他送饭,不然莫伍整天连一个人都见不到,只能听到前面传来的暮鼓晨钟和隐隐约约的念佛声,当真寂寞、无聊的很,可又不敢随便出去问人,只好这么干熬着。
第三天晚上,吃完了晚饭的莫伍坐在椅子上,端着茶杯又在绞尽脑汁地瞎琢磨,这个时候,他听到院门一响,好像有人进来了,还不止一个。
莫伍赶紧放下茶杯,几个健步冲到了院子里,只见有三个人走进了他的小院,为首一人一身淡黄色的衣袍,走起路来虎虎生威,还没走进,就有一股威压扑面而来,莫伍一看大吃一惊,赶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臣莫伍参见陛下!”
“起来吧,起来吧,莫爱卿快快免礼平身!”来者正是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他走过来,伸手扶起了莫伍然后说道:“进去吧,我们屋里谈话,朕还给你带来了一位客人。”
莫伍应了一声,向前紧走两步,躬身引着朱元璋和他后面的两个人走进了自己的小屋,等进到屋内,莫伍把油灯挑亮,又请朱元璋在椅子上坐下,这才发现跟随朱元璋进来的两个人中,有一个人他是认识的,就是前两天去他们家传皇上口谕的王公公,这王公公见莫伍看向他,嘴角微微上翘,给了莫伍一个平静的眼神,然后就低下头去,站在了皇上的侧后方,莫伍心里稍安,看来那一百两银票还是有点作用的,王公公那个眼神的意思应该是说没什么大事吧?
想到这儿,莫伍又看向另一个人,见此人身披斗篷,大帽遮头,看不清楚面容,这人就是皇上说的什么客人?莫伍不敢多看,只能恭恭敬敬地低着头站在下首听命。
好在朱元璋没有让莫伍等太久,他沉声说道:“莫伍!”
“臣在!”“此番朕让你来这无想寺带发修行是事出有因的,目的是掩人耳目,暗地进行。朕有件非常要紧的事情要你去办,你且听好!”
莫伍赶紧振作了一下,表示自己洗耳恭听,就听朱元璋慢慢说道:“此事事关我大明朝的江山社稷,爱卿是朕的心腹爱将,故将此重任托付于你,至于具体的操作事项,这位夏……大人会给你详细述说。记住,夏大人的话就是朕的意思,他在就是如朕亲临,不管夏大人让你做什么事情,你务必要遵照执行,不得有误,你可记下!”
说罢,朱元璋用手一指旁边那位身披斗篷的神秘人,莫五赶忙向那人行了一礼,说道:“遵旨!臣定当谨遵圣训,听候夏大人吩咐!”
“好!小五,从今天起,朕封你为三品护军参领,忠义伯,食禄七十石,世袭罔替;另赐禁宫通行玉牌,可随时进宫行走办差,诸事均向朕一人通报。”
朱元璋每说一句,莫伍心里就沉一下,当听到朱元璋突然给了他那么大、这么多的赏赐后,莫伍整个人都懵了:“这是怎么了?陛下怎么突然这么重赏于我?还给我封了爵?这到底是肿么一回事啊?……”
众所周知,想让朱元璋封爵是相当难的,连刘基这么大的腕儿也只不过是个伯爵,他莫伍又有何德何能啊?难怪莫伍会懵圈,这是多大的荣耀啊?可他不知道为什么?
“莫大人?莫大人!?”一旁的王公公见莫伍有些发傻,赶紧低声提醒道:“莫大人还不赶紧谢恩呐!”莫伍这时候才反应过来,立刻跪下来给朱元璋磕了三个响头:“谢主隆恩!”
这时,朱元璋又看了一眼王公公,王公公赶忙掏出一块玉牌双手递给了莫伍,莫伍接过一看,玉牌是用整块上等羊脂玉雕刻而成,上面没有刻字,只刻有一条腾飞而起的五爪巨龙的图案,莫伍没敢多看,连忙贴身收好。
这时,朱元璋又说道:“好了!下面就让夏大人和你商谈吧,安道,随朕回宫!”
“是,陛下!”
“臣恭送陛下!”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客套,你们忙吧!”
说罢,朱元璋看了一眼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那个夏大人,见夏大人依旧没有什么反应,也没有不高兴,而是和王公公一起匆匆离开了莫伍的小屋。
这个时候,屋里就剩下了莫伍和那个夏大人,直到这会儿,那位夏大人才慢慢摘下了帽子,脱下了斗篷,一个面带微笑的白面书生就出现在了莫伍面前,莫伍一见此人不由得一愣,这人好像在哪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