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 九宗

第六十五章 不速之客

2017-01-17发布 3373字

如果高怀安这个时候能穿越到朱元璋的御书房里,他会非常惊奇地发现,夏尊者在布帛上留下的那个神秘的标志居然和他胸口上的标志是一模一样!呃,好吧,这只是个假设。朱元璋盯着那个标志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个所以然来,无奈之下,他只得把那片布帛小心地折好,贴身放入了自己的怀中,然后仔细打量了一下御书房,发现并没有什么异常,这才端坐在御书案的后面,对着门外喊了一声:“元生!”

“老奴在!”御书房门口有人应了一声,随后门轻轻地被打开了,走进来了一个身材瘦小的老太监,年纪和朱元璋相仿,他快步走到书案前恭恭敬敬地给朱元璋施了一个礼,说道:“不知陛下唤老奴有何吩咐!”

朱元璋皱了皱眉问道:“元生,刚才你在外面有没有发现或者听到什么异常的情况?”

“异常?没有啊,陛下,刚才陛下吩咐奴婢不要让任何人打扰陛下看书,老奴就一直在门口守着,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情况,不知陛下说得是什么异常?”元生惊讶地抬头看了一眼朱元璋,发现朱元璋的额头居然有些血迹,他心里一惊,但是没有敢说出来。

陛下自己不说,他这个做奴才的当然不会自讨没趣地提及的,朱元璋似乎没有注意到元生的微微惊讶,只是心里苦笑了一下,想道:“这夏尊者真是神乎其技,居然还模仿了我的声音,连元生都没有听出来,真是神鬼莫测啊,我这座皇宫,对他来说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

想到这儿,朱元璋无奈地摆了摆手说道:“哦,没什么,可能是朕听错了。好了,你快去把莫伍给我叫来,朕有事问他。”

“是,陛下!”看着元生退了出去,朱元璋有些感慨,三十多年了,元生一直跟着他,从最开始到的皇觉寺出家,元生就是自己的二师兄,后来自己坐了天下,成为一代雄主,元生就甘愿自宫来金陵皇宫伺候自己,对自己真可谓情深意厚,更难得的是元生从不倚老卖老,一贯恭敬谦卑,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点都不像自己的大师兄如悟,大大咧咧,毫无上下尊卑之念,居然敢在大殿之上直呼自己的大名,叔可忍孰不可忍,本来想要一刀结果了他的,后来还是马皇后求情才饶了如悟一条命,只割掉了他的舌头。

想到了马皇后,朱元璋的心里隐隐作痛,夏尊者说了,秀英这次是凶多吉少了,哎,抱歉了,秀英,到时候我一定给你风光大葬,为了我们这么多年的夫妻情分,也为你帮我挡了这场灾祸。

朱元璋坐在书案后胡思乱想了好一阵,就听到门口大太监元生的声音再次小心地响了起来:“陛下,莫伍到了,在门口侯旨觐见!”

“让他进来吧!”“是!”不一会儿,御书房的门被再次打开了,一个身穿常服的中年汉子走了进来,来到书案前“扑通”跪倒在地,口中高呼:“臣莫伍,叩见陛下!”

“起来吧!元生,赐座!”

“谢陛下!”元生很快给莫伍拿了一个绣墩过来,莫伍再次谢过了朱元璋后,这才小心地坐了下来,朱元璋挥挥手让元生先出去候着,不要让人打扰。

然后看着已人到中年的莫伍鬓角冒出的丝丝白发,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小五!你跟着我有二十年了吧?”

“回陛下,臣追随陛下已经二十六年了。”

“二十六年了?好快啊!”朱元璋有些感慨,想当初那个冒死偷跑出金陵城来给他通风报信的就是眼前这个莫伍,当时他稚嫩的表情朱元璋现在还能依稀记起一些,那可是他朱元璋问鼎天下的关键一战啊,可现在当年的小五已经是两鬓斑白的中年人了。

不过自己也没有亏待他,现在莫伍官拜锦衣卫指挥佥事一职,已经是正四品的高官了,除了帮助他管理锦衣卫这个特务组织外,还有一项秘密的使命,那就是刚才他和夏尊者反复提及的:带领“寻龙卫”的高手满世界寻找那颗传国玉玺,这么多年下来,线索是收集了不少,不过很可惜,经过缜密地核查都没有结果。

“小五,那件事进展的怎么样了?现在有什么新的线索吗?”一听朱元璋询问传国玉玺的事儿,莫伍马上站了起来说道:“陛下,臣今天酉时刚收到缇骑的一个密报,说是在宣府以西的羊房堡附近发现了很多元狗贵族的墓穴,据说还有不少的金银、玉器流出,说不定会有陛下要找的那件宝物,臣还想着明天一早就来禀告陛下,想不到陛下今晚就召见臣下了。”

朱元璋一听传国玉玺有线索了,也很吃惊,他想到了刚才夏尊者说的传国玉玺离他们不远了,不由得心中一喜。

赶紧说道:“小五,你明早持朕手谕,即刻带人赶往宣府,如有必要,可调动宣府府兵配合你的行动,务必要查清其中的详情报与朕知晓,不得有误!快去吧!”

“臣遵旨!”说罢,莫伍又给朱元璋行了个礼,慢慢退出了御书房,看着莫伍走远,朱元璋的心情有些难以平复,一个晚上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让他有些应接不暇,特别是夏尊者的到来,更让朱元璋感到紧张和压力:“小五,这次就看你的了。”

莫伍离开了皇宫回到家中已是子夜时分了,刚进家门,老管家莫承安就迎上来说道:“老爷,您回来了,诚意伯次子、通政司参议刘璟已经等候老爷多时了,说是有要事相商。”

刘璟?诚意伯府?莫伍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诚意伯刘伯温生前与我素无往来,怎么他的次子会这么晚来找我?难道他不知道我是锦衣卫指挥佥事吗?那些文官不是最恨我们这些锦衣卫吗?再说了,陛下最忌讳文武之间相互勾连,刘璟难道不知道这些吗?……”

尽管有一肚子的疑问,但是在官场上已经摸爬滚打了许多年的莫伍此刻却不动声色,一边往家里走,一边问莫承安:“刘参议现在何处?”

“正在客堂等候。”

“好!”莫伍大踏步地来到了客堂,一进门,就发现一个身形清瘦的中年男子背对着大门站立在客堂中间,抬着头正看着客堂正中挂着的那幅山水图卷。

莫伍略一皱眉,随即恢复了平静,淡淡地说道:“不知刘参议驾到,本官外出公干方才归府,怠慢了怠慢了!”

听到有人进来了,那个清瘦的男子急忙转过身来,施了个礼说道:“莫大人太客气了,是下官夤夜来访,失礼、冒昧得很啊!抱歉抱歉!”

“呵呵,刘参议快快请坐,承安,快去换杯热茶来!”

“是,老爷!”莫承安答应了一声就出去了。等两人分宾主落了座,莫伍没有做过多的寒暄,直接问道:“不知刘参议这么晚来找莫某,有何指教?”

“不敢当,莫大人客气了,下官和莫大人平素并无交集,也无旧谊,要不是先父,下官是万万不会来府上叨扰大人的。”

莫伍一听眉头一皱,疑窦顿生:“诚意伯?……”莫伍和刘伯温当然相识,但从无往来交集,刘璟在此时、此地提起了刘伯温,这让莫伍十分费解。

刘璟见莫伍一脸的迷惑,赶紧说道:“莫大人休怪下官唐突,只因先父当年病逝前曾把我们兄弟二人叫到床前,留下了两份密信。”

“两份密信?不是就一份吗?”莫伍一听就更迷糊了。

关于密信的事,莫伍是知道的,因为这压根儿不是什么秘密,估计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事儿还得从两年前被朱元璋怒杀掉的胡惟庸身上说起。

这胡惟庸是朱元璋的老臣,按说这工作能力还是很强的,深受朱老板的器重,在大明朝初立之时,朱老板就问过刘伯温,说想让胡惟庸做丞相,刘伯温当时也没有多想,就直接说胡惟庸为人阴忍,无容人之量,不太合适当丞相,朱元璋就信了刘伯温的话,没有立刻让胡惟庸当丞相。

这事让胡惟庸知道了后,就非常痛恨刘伯温说他的坏话,从此记恨在心,伺机报复(果然无容人之量)。没料到过了几年,朱元璋又改变主意了,他让一直表现的很恭顺的胡惟庸当上了丞相,这下胡惟庸可逮着机会收拾刘伯温了,恰好当时刘伯温被人诬告已经失去了官职,从老家温州青田赶到金陵城中准备向朱元璋请罪时又病倒了,胡惟庸觉得机会来了,就带着补(毒)药上门探望,想不到刘伯温吃了胡惟庸带来的补药后不久就病情加重撒手人寰。

临死前,他告诉自己的儿子,说胡惟庸日后必事败身死,太祖皇帝肯定要为自己平反昭雪的,还留给儿子们一封密信,嘱咐他们等胡惟庸挂了后,如果皇上问起他刘基来,就把这封密信呈上去,到时候皇上自会明白胡惟庸是怎么陷害自己的。

过了五年,胡惟庸果然垮了台,朱元璋在看到刘伯温的绝笔信后终于明白了,原来刘伯温才是大大的忠臣,后悔是来不及了,为了补偿刘伯温一家的忠义,朱元璋专门下旨给刘基刘伯温平反昭雪,还特地赏给刘家一块金书铁券,刘氏成员可凭此券免一次死罪(听上去怎么辣么耳熟?)也算是稍稍弥补了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愧歉之意,但是传说中只有一封密信啊,哪来的两封密信?

刘璟见莫伍一脸的懵逼,也不多说,就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封信,郑重地递给了莫伍,认真说道:“莫大人,这就是先父临终前交给我兄弟二人的第二封密信了,只不过先父特地交待过,这封密信只能在今年、今日、此时、此刻交给莫大人亲览,切莫提前或迟误,下官现就将此密信交予莫大人,也算是完成了先父的一桩遗愿,请大人务必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