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敏:
昨晚与你们几个朋友相聚,甚是畅快,自毕业后,这数年都难得一聚,不是为着生计奔波,便是为了儿女劳碌,车轱辘般转着,身心皆不自由。
你们几个聊到的柳江一行,我的确是不想参加,因为我与你们对于“旅游”这件事,在喜好上差异颇大。
就古镇游而言,凡是我认为商业化的古镇,一概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前年我回浙江一行,就完全没有把周庄列入日程,也是同样的原因,至今我都没有兴趣去丽江,今年朋友约我们一家去凤凰,我也坚拒了,所以柳江,我没有兴趣。至于泡温泉一类,非我所好,你跟阿玲都喜欢的“度假休闲式”旅游,从来不会出现在我的菜单上。
我之旅游,或为山川风景,或醉心于人文掌故,所以我一般去爬山、渡海、游湖、滑沙……寻幽访秘畅享自然之美,或者去参观博物馆、殿堂庙宇,崖刻古墓……寻究历史的痕迹,目的性很强,可能因为我于时间和经济上两相紧张,所以目前只能选择自己最喜欢也最需要的旅行方式。
记得有一年在川南某小镇,名字我都淡忘了(很佩服你们清晰记得自己去过哪里哪里,走的哪条路线,经过哪些地方,如果我不查我的旅游笔记,是从来都记不清的),但那种质朴、幽静、淡然的古意之美,是时光停驻的岁月静好。
我呆在一座老院子里,细细地玩味了一个多钟头,每根柱子每个窗棂地看下去,老公跟儿子则在另一侧的长街边看人家补锅还是编箩,后来我也兴致勃勃地一同看,然后傍晚找街边小店吃了有史以来最美味的一餐豆花饭,一家人都觉得快乐有所得。
或许,风景什么的最终都会淹泯于记忆,但于旅行中一刻一刹那的顿悟,却可能会影响一生。
这种旅行,行行停停中体味浅淡景致,于我是享受满足,于你们大概是乏味吧?你们能忍受我在县级博物馆里研究两汉墓葬形式就看上俩钟头的执著吗?能忍受我在历代碑林中穿梭试图解读漫淹文字时的神游吗?同样的,去酒吧里感受那种光鲜热闹的人生,于你们是欢喜,于我却是受罪,这无关对错,纯属个人喜好而已。
相对而言,我更热衷家庭旅行,我也是属于比较自我的那种人,所以不太愿意接受别人的模式。我家的旅游,从头到尾都是由我来安排的,日程、车行、食宿都由我说了算,毕竟一家人,我了解大家的喜好与需求,相互之间能够妥协,但跟朋友旅行,我没有权利要求朋友配合我的步伐,亦不愿意委屈自己去看一场根本不合拍的风景。我相信你们身边都必定会有一帮跟自己节拍相合、旅行风格相似的“旅友”,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一些人,所以,对于旅行,我觉得还是各自相安更好些。
美食豪店、慵懒舒适,是你跟阿玲的喜欢,野食鄙室、跋山涉水,我欣然接受,这是价值观的差异,大概跟收入也有一些关系,虽然不妨碍我们做朋友,但会成为旅行中的一道道坎,如果非要彼此将就,终究是不爽的,是不是?
而且在我的观念里,家庭是肯定放在第一位的,我的字典里是以“家”为单位,这个跟单身的情况完全不同,单身是以“个体”为导向的,而成家后,家庭才给我完整的的空间,其它皆是外延(“夫妇本是一体”,我认同这个旧时观念)。朋友同事“抛夫弃子”式相聚,偶尔为之我欣然接受,多了便成了交际,我会厌烦,所以真心认为,即便是我们这种小规模聚会,也不必太密,最好一季一次就足矣,那种同学会,一年一次就够了。
说句其它的:可能你认为我“太”禁锢于家庭,会让夫妻双方都缺乏“自由感”。我相信家家情况不同,对于一家人究竟应该如何相守才叫“适度”,大家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自己认为舒服就好,我还碰到过住在一起夫妇双方天天吵架到要离婚的地步,而一方长期出差偶尔回家后反而关系变得更亲密的例子。刺猬要取暖必须保持距离,猩猩则可以抱团,这个没有定式,所以对于我目前的家庭黏度,我跟我老公都觉得很好很满意,就OK了,至于今后是否需要改变这种相处的模式,那谁又知道呢!
祝你跟阿玲,都有让自己快乐的旅游模式。
朋友,便是存异求同,不是么?
孟沅
2012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