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发后,村里的人都说,姜支书死了,并不可惜,因为他堕落了。他败坏了村风民俗,丢了全村人的脸。在姜支书的人生观里,已见不着拼搏奋发的字眼,追求的是金钱、美女、享受、快活,崇尚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苟且偷生,纸醉金迷。过去那个好支书不见了,整天吃喝玩乐,在其位,不谋其政。
姜支书陷得太深了,无药可救。他把男女之间的媾和当作了人生的一大乐趣。他已经没有了锐气,没有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他一味地沉湎,一味地迷醉,贪婪的目光经常盯着年轻的女人,丑陋的魂灵俯卧在女人的肉体上,长期霸占了傻蛋的老婆,他戏谑这个社会根本没有真正的爱情可言。他说我若是再不找女人,以后那就会自然而然地衰老了,不中用了。他说人生是为了享受,及时行乐才是最重要的。村里人就觉得这话听起来很别扭,怎么也听不进,怎么也不能接受。这还算是一个党的干部讲的话吗?想不到他们的村支书会蜕变成这个样子。全村人都为此感到了悲哀,但也觉得他死得其所,他活下去,对老百姓已有害无益。
傻蛋杀了人,应该受到法律的审判,靓妞呢,也不是个好女人,其实姜支书是被她害的,傻蛋也是她害的,两家人都被她害了。要是没有她,两家人都不会有这样的苦难,她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也完全是咎由自取。
可怜的是那一老一少,无依无靠,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姜母自从没了独生子后,就发觉毛山村里的气氛有点怪怪的。整个村子透着一种莫名的紧张、压抑与悲哀!好似刚死了人一样。可又不是为了她的独生子,每个人见了她,皆报以轻视的目光。
这是怎么回事?姜母不明白,感到很迷茫。找人打听,却没有人愿意搭理她。见了她好似瘟神一样,谁见谁避。
姜母七十多岁了,已失去了劳动力,不能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挣不到工分,分不到粮,以后没有村里人的支助,日子肯定很艰难。吃什么呢?自留地是有两块的,身体好的时候,她还可以去种一点,只能种点蔬菜种点粗粮,怎能维持一日三餐呢?况且,还有个兴荣,他才11岁,他是她的孙子,他的父母都进了监狱,她做祖母的能不管吗?
自从他父母被公安抓了后,姜母就把兴荣接到了自己的家里,小兴荣也就认了这个名副其实的奶奶,安心跟奶奶一起生活了。
兴荣经常被村里的小孩欺侮,到学校又被同学欺侮,骂他是野种,是流氓的后代。姜母就找家长和老师说理,想为孙子打抱不平。可是,谁会把一个无依无靠的老人放在眼里呢?今非昔比了,好心的人,会说几句好话,应酬应酬她,宠小孩的受过姜支书慢待的人,就没那么客气了,甚至会反戈一击,谁欺侮谁了?我不找你那个野种算账,就算好了,你竟找上门来,你以为他那个野爸还在当书记吗?真是自不量力,不知好歹。
老人不但出不了气,反被受辱一番,无可奈何地回家。结果,更激怒了敌对的孩子及其家长,变本加厉地欺压小兴荣。挨骂挨打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经受不起,只好退学了,由于他交不起学费,老师也正好不想收留他了。小兴荣的学业从此就在极其残酷的人生道路上夭折了,不但葬送了大好的青春,而且毁掉了原本不错的人生前程。尤其想到昔日漂亮万分的母亲,转眼进了牢房,好好的奶奶如今也变成了一个满脸斑纹、日渐苍老的老女人,小兴荣的心里就针扎一般难受。
小兴荣别无选择,只好一天到晚跟着奶奶。奶奶走到哪他跟到哪,奶奶到菜地种菜,他就在田间地头捉蜻蜓抓蝴蝶;奶奶到溪坑里洗衣服,他就去捉小虾抓螃蟮;奶奶到人家收割后的田间麦地里捡稻穗拾麦粒,他也跟着一边捡一边玩……
真是小子倒霉老子遭殃。姜母由于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好好的身子受到了重创,营养、粮食又跟不上,加上为了孙子的成长和生活,日夜奔忙不息,身子渐渐减弱了,不能天天出去干活谋生了。只好让兴荣一个人出去找吃的,没了大人的关照,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哪还有耐心去收割后的田间麦地里捡稻穗拾麦粒?当他看看四周没人,立即钻进人家的田地里,唰唰刮它几把,拿回家,奶奶还表扬他能干呢,捡得又快又多,她哪知道他是偷的呀!
可悲啊!好好的两个家庭,兵败如山倒,留下一枝独苗,良苗无人管理恶长变恶苗。时间长了,偷鸡摸狗的事做多了,难免会遇上主人,心地好的人会好言相劝,批评几句,教其改过;心肠硬的人,就会骂爹咒娘,抓住了就狠狠地揍他一顿,把他打得鼻青脸肿。当然,也有向姜母告状的,“姜妈,你的孙子拿了我的什么什么了,你现在不教育,以后,让公安教育,后悔就晚了。”
姜母听了,态度当然很诚恳,“谢谢你啊,你不说我还不知道呢,我一定好好管教、从严管教。坏了你什么东西呀?我赔呀,我赔。”
赔什么呀,赔,她能赔得起什么呢?谁都知道。一般当场追得回来就追回来,追不回来就算了。听她态度这么好,气也就消了。
兴荣回来,姜妈通常是骂几句,拍几下也就算了。她也没什么办法,看不住他,又解决不了他的吃用问题。他肚子造反了,手头紧了,他能不动脑子想办法吗?
后来,姜妈连自身都难保,及及可危了,她就更顾不到兴荣了。兴荣应了村人的预言,野种野生,整天四处游荡,见了好吃的果菜就采,进了无人的家庭,找到好用好吃的物品就拿。俗话说:小时会偷针,长大会偷金。兴荣小时只在村里做些小偷小摸,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胆量也渐渐大了起来,同时,也懂得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没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不动本村的一草一木,他把猎取的目标渐渐扩大,逐步走向了周边的村庄,活动的范围离毛山村越来越远,并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战术,最后攻入了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