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作品扑实有趣,兄弟自然会及时拜读。
梁兄有个小瑕疵兄弟提一句,昨天今天明天是赵本山和宋丹丹和崔永元演的,没黄宏什么事。
梁兄过谦,同时也过虑了,我没觉得你哪句话让我不舒服。探讨这种事本身就是求同存异,在对方的视野里发现自己看不到的风景。
就目前来看,您的作品我个人是有点感受的,最大的感受是节奏太快,章节之间的连贯性不强。但作品本身不是《炊事班的故事》那种小品剧。当然这也可能是梁兄文字的特点,我班门弄斧,也可能是断章取义。
毕竟我也知道部队有保密条例,很多不能说,这就更考验梁兄的沉淀功夫了。就目前而言,九八抗洪,对我而言还希望看到更多的故事,可惜已经带过了。
我没那么容易得罪,梁兄有话就说出来,憋在心里也不是军人血骨
哈哈。放下大枪提大刀,梁大作家行行玩转!看军营故事搞得我热血沸腾!
很真实的生活,我也想当兵。
由于时间原因,在下不及多看,仅阅读四章内容,有些感概。97年入伍,算年纪长我许多,姑且道一声梁兄。闲话少叙,梁兄作品所用乃日记的形式,作品贴近生动。而内容真情实感,步步动人。小弟不才,也曾因缘际会,在部队军训,感受过那种氛围。而且当时仗着自己年少老成,反倒是把训练我的班长“好生欺负”,现今想来愧疚不已。其后,因工作原因,也在不同的地区和场合接触过军人,当时心中更多的就是老家的一句俗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转眼年过三旬,前日又见“将军本是太平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更生许多感概。昨日见梁兄留言,特来品读,希望有所收获。
本人对军旅题材也很感兴趣,最初接触的是刘猛的作品,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后来读《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尤其兰晓龙这两部作品更是反复读,结合电视剧反复看,深知和平不易,知军旅辛苦,也明白我们这里的人为何要求孩子读书,逃避军役。梁兄的作品更贴近平凡,这与我的创作初衷不谋而合。我是有点反感那些过度“神话”的军旅题材的,即使影视作品,我也更欣赏《红海行动》。
创作辛苦,望梁兄保重身体,期待和您一起结伴写出更生活的文字。
(最后一个小小请求,兄弟所言,只因勾起许多回忆,留言只为相互鼓励,切莫置顶,惭愧)